当前位置: 杭州网> 杭网评论> 热点聚焦> 教育科技
清华为何再陷校招舆论漩涡

    尽管在这场舆论风波中,清华遭受的是无妄之议、无妄之诽,但恐怕这间名校也不必感到太过委屈,与责之切同步的是期之殷, 所谓“颜值”越高责任也越大,清华当然有这个责任。

    过去这一周,清华大学招生办的相关负责人,大概是清华园里最忙碌最压力山大的一群,面对媒体及其他多方查询,他们得像祥林嫂一样,一遍遍重复车轱辘话:不是这样,清华大学今年要实施的海外国际生录取新政,其实入读门槛只会更高,所谓只要汉语过关不用参加笔试就能上清华的说法,纯属误读。

    让中国最顶级名校卷入网上舆论风暴的,是踢爆国际招生新政的一系列网帖,诸如“清华大学新政让中国考生欲哭无泪,清华到底是谁的清华”之类,类似“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”的激烈言论因此汹涌,网上口水几乎将校招部门淹没。

    不妨回溯一下清华国际生校招新政在舆论场上的传播链,从源头看,这其实就是不靠谱的网络标题党,为博眼球吸流量搞出的话题炒作。因为作为源头出处的那几篇网文,无一例外都混淆了大学招新的核心概念,即将申报等同于录取。确实,清华新政取消了笔试,非中国籍学子只要汉语等级水平考试过关就可申报,但这充其量只是申报,并不等于录取入读,而且新政明确,对审核过程有一系列硬指标与补充材料要求,比如学生在本国高中阶段的学业成绩,本国高考成绩等等,用清华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对媒体的回应,新招录方式门槛只会更高。过滤掉了这些核心信息,“十年寒窗不如一张国籍”之议,当然就是前提根本不成立的话语泡沫。

    为什么这样一个忽略核心事实的标题党炒作,竟在舆论场闹出这么大动静?个人认为,这才是值得探究的真问题。风波就像一面镜子,其所折射的,正该整个社会去好好面对,认真反思。

    笔者以为,网络标题党博流量赚眼球的网文,再度撩拨起了国人的名校情结,或者更准确地说,所谓清华北大情结。就积极面而言,这当然是国内这两所最负盛名的顶级名校继续创造辉煌的民意基础。但从另一面来看,和所谓清华北大情结共生的,还有国人的清华北大焦虑症,两所学府校招动向任何指涉公平公正公开的消息,乃至未经证实甚至扭曲事实的传闻,都有可能激发这种焦虑症。实际上,中国家长并不缺少这种考验,前几年爆出名校招生处长受贿动辄超千万的心理冲击犹在,而就在几天前,又爆出北影考研疑似泄题举报事件。这大概就是担心“国籍制造校招不平等”的舆情民意基础,哪怕这是没来由没必要的多余担心。

    从这个意义上说,尽管在这场舆论风波中,清华遭受的是无妄之议、无妄之诽,但恐怕这间名校也不必感到太过委屈,与责之切同步的是期之殷, 所谓“颜值”越高责任也越大,清华当然有这个责任。从世界范围看,校招过程中的公平正义问题,堪称全球化共同关注。华人群体反弹最大的就是所谓高校平权法案,令学业优秀的亚裔尤其是华人学子,在申报高校尤其是名校过程中每每遭受不公平待遇。也因此,我们期待清华的国际生校招新政能真正秉持三公原则,坚守程序正义,捍卫公平正义,真正以令人信服的方式疏缓公众的名校焦虑症。

来源:深圳新闻网    作者:管姚    编辑:李媛    
联系我们
  • 责任编辑:李嫒
  • 联系电话:0571 - 85053959
  • 新闻热线: 0571 - 85052222
  • 爆料QQ:200900571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浙B2-20110366 |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5105 |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国新网3312006002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:浙网文[2012]0867-091号 | 工信部备案号:浙ICP备11041366号-1
杭州网(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)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
法律顾问: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
Copyright © 2001 - 2015 Hangzhou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