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杭州网> 杭网评论> 热点聚焦> 社会民生
应该多几个挺身而出的人

前不久,和几个朋友小聚,到一个小餐厅吃饭。不多久,店里又来了两位男客人,坐下就开始高谈阔论,滔滔不绝,谈到兴起还点上了烟,窄小的餐厅马上就烟雾弥漫。而餐厅的墙上明明白白贴着“禁止吸烟”的标志。

店里有不少客人,吸着飘来的的二手烟皱起了眉头,那两个男子好像根本没在意别人的感受,依然喋喋不休。尽管我们都在受二手烟的毒害,但没人出来制止,道理是明摆着的:二手烟大家都吸了,不止毒害我一人,何必我出头来得罪人。

杭州自2010年推行《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》以来,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大为减少,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,然而该条例所规定控烟的公共场所,并不包括商业广场、餐厅等地方。少了政府的背书,这类场所的控烟效果,确实不尽如人意。

这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,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方面,有的时候,通过公权力强力推动,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自律,是可行而且见效快速的。简单地说,公权力推动的法规,可以视为一种道德的下限,通过强制性下限的提高,各人的道德自律下限也会有相应的提高。比如控烟条例的推行,就使大多数人在公共场所自觉不再吸烟,改善了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。当然,这样的强力推动,也不能使用过头。“推己及人”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当然是比较基本的底线,所以推行起来立竿见影,如果走火入魔,如同宋明理学要求人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,那只会适得其反,培养出一批道德败坏的伪君子。

然而在公权力触角没有伸到的地方,比如我们吃饭的小餐厅,光靠道德自律,能解决问题吗?

餐厅里的一位客人,一个年轻姑娘,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她先是请服务员过去劝阻那两位先生,然后自己走过去劝说他们停止吸烟,温和而坚定。道德虽然律己,但公德却可以律人。这公德,可以视为社会监督和自我修正,促使个人改正行为,维护群体和个体利益。我想,随着时代的进步,会有更多人会站出来“多管闲事”,不仅是为了他们自己,更是为了维护和提升社会的底线。但如何改变不愿管闲事的这种心理,还得请专家研究研究。

来源:杭州网    作者:俞海波    编辑:李媛    
联系我们
  • 责任编辑:李嫒
  • 联系电话:0571 - 85053959
  • 新闻热线: 0571 - 85052222
  • 爆料QQ:200900571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浙B2-20110366 |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5105 |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国新网3312006002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:浙网文[2012]0867-091号 | 工信部备案号:浙ICP备11041366号-1
杭州网(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)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
法律顾问: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
Copyright © 2001 - 2015 Hangzhou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