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杭州网> 杭网评论> 时评头条
“开学经济”如何变成“经济开学”?

  寒假落幕,开学在即,家长们又要忙着为孩子采购入学装备,商家也趁机拉开促销大幕,“开学经济”火爆起来。记者调查发现,“开学经济”距离“经济开学”仍有不小距离,不少消费者热衷购买进口品牌文具,一支中性笔20多元,一支钢笔数百元,再加上电子产品,孩子一次开学“造价不菲”。

  当前不少家长对孩子可谓有求必应,尤其牵涉到学习,一般都不差钱。这其中除了疼爱,还有不少复杂的心理。比如一位亲戚就坦言,给孩子买的文具好看点、高级点,也是一种犒赏或是激励,希望孩子能在上学积极性、学习兴趣甚至学习成绩上有所回报。当然,“开学经济”的背后也少不了攀比。经历过“小小少年”阶段的人都深有体会,小时候,小到一块卡通橡皮,大到酷酷的背包,孩子们都会比较——别人有,为什么我没有?

  应该说,对于“开学经济”,商家们在商言商,盯上家长的钱包卖力吆喝,无可厚非。想“经济开学”,关键还是看家长。父母疼爱孩子,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,这“没毛病”,但不等于就要对孩子千依百顺,不能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,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并非好事。其实,开学季采购入学用品,也可以是堂教育课。一支国产中性笔两三元,进口的却要数十元,买哪个?普通橡皮物美价廉,有的则色彩斑斓、香味扑鼻、形态像卡通玩具,怎么选?家长不妨沟通、引导,通过言传身教“传授”他们实用、安全、朴素的购物观念——所谓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”,让孩子从小懂得消费要量力而行、按需购买、理性消费,进而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、消费观、价值观,这才能让子女终身受益。

  当然,“装备”问题不仅需要家长指导,学校也不妨加强引导。比如日本的学习用具名声在外,但中小学生的文具用品却相对朴素,因为不少学校“管得宽”,连使用什么样的文具都有详细要求。比如有小学规定中低年级不得使用自动铅笔;禁止使用有花色、有卡通图案的文具;橡皮只能是白色,不能有香味;禁止带手机、手表到校……规定细致的目的除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,也是为了避免文具价格的差异造成孩子们的攀比心理。此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部分学校的成绩里有一部分是“生活态度分”,是否遵守规定是重要的考核内容,从而保证学校规矩得到严格遵守。相比之下,我们也有引导,有对于“朴素”的要求,但相对笼统,也缺少约束,对此是否可学习借鉴?

来源:广州日报    作者:夏振彬    编辑:李媛    
联系我们
  • 责任编辑:李嫒
  • 联系电话:0571 - 85053959
  • 新闻热线: 0571 - 85052222
  • 爆料QQ:200900571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浙B2-20110366 |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5105 |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国新网3312006002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:浙网文[2012]0867-091号 | 工信部备案号:浙ICP备11041366号-1
杭州网(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)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
法律顾问: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
Copyright © 2001 - 2015 Hangzhou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