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,我想对你说
2016-10-19 15:30    杭州网

    2002年3月6日,经历了30多个小时的颠簸,列车徐徐驶入杭州站。第一次站在西湖边时,我惊呆了。当黄土高坡还是漫天风沙时,这里居然早已绿树成荫莺飞燕舞。还没等细致地了解工作单位,我就提前做出一个决定:杭州,我愿意和我在一起。

    是年7月中旬,大学毕业的我正式到工作单位报道。怀揣着的种种期待,迅速被杭州的热浪一扫而光,在这个从未经历和想像到的火炉里,此前的所有美好荡然无存。纵横的交织的河道披着一层层黑绿色的外衣,在高温下发酵发霉,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。这时天堂里的一切,似乎都显得不那么真实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10年,是城市建设特别是房地产飞速发展的10年。干道上有永不停歇的市政工程,N纵N横总是在目标与成果之间来回切换。新装修入住的房子最让我纠结的永远是开窗问题。开,昼夜无休川流不息的工程车雄壮一如坦克,巨大的轰鸣声足以让人夜不能寐,而它制造的漫天扬尘足以让床单再披一张“床单”;不开,装修的残留气味总能让人联想到诸多惨痛的案例。

    很多次我都想把日渐年迈的父母接来小住,但杭州冬夏的寒暑之气远非他们能够接受,而春秋两季隔三差五的灰霾和严重污染又让我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。

    平地一声雷,杭州将成为G20峰会第22次会议的举办地。中国将这个向世界展示的机会留开了杭州,800万杭州人将代表13亿中国人在这次盛会上接待四海来宾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杭州迅速完成了由静美到华美的蜕变,这种节奏不仅让外人咋舌,就连局中人也每每应接不暇。

    基于网格化的层层责任分解,让环境整治从地面向河道拓展,从干道向背街小巷扩展,从平面向立面延伸,直接触及城市的每一个细胞,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和老大难问题,在这次彻底的整治中被彻底解决,很多牵涉众多久拖不决的纷争被彻底荡平。杭州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和起跑线上,今天的他,足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媲美。

    管理上的强化,也让很多不良积习大幅改观。行人乱闯的少了,司机更守规矩了,诸多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车辆被严格管制,道路通行效率大大提高。五水进治等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,让水环境治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黑臭河基本绝迹。对污染企业的铁腕治理,让杭州的天空越来越通透,大家的关注重点已由污染指数转向了负氧离子指标,因为,基本上天天都是优。朋友圈里,晒蓝天白云的越来越少了,因为,这已经是常态了。

    文明程度的快速提升和文化软实力上的建设也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。各种形式多样的劝导或引导,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份子都更加温和友善。这是东道主意识的强化,更是在重塑一座城的气场和气质。在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全面倡导下,杭州人正在秀出属于自己的杭州范儿,普通话不一定很标准,但服务很标准;能力未必都很强,但热情和善意一定是浓浓的。

    峰会是中国承办,同时也是杭州在承办。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一份子,现在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担心和忧虑,杭州,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些都是多虑的:

    短时间内,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和美化投入,会不会让杭州的地方财政背上沉重的负担,在接下来正常的民生保障方面,会不会打折扣?

    短时间内,各种快速地赶工期,很多工程的质量,会不会因此出现大面积的返工或者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?

    短时间内,很多事情迅速启动或完工,会不会有特事特办的成份,没有相应的程序做保障,实体正义能不能得到保护和伸张,后续会不会有补救和完善的程序?

    短时间内,很多低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迅速淡出,关停了很多边缘的企业,作为地方经济和民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,这种急风暴雨式的变革会不会有后遗症?

    短时间内,大量工程停工或者强制性完工,峰会之后会不会迎来一个无序和混乱的复工高潮,杭州会不会从一个极端迅速切换到另一个极端?尽心竭力营造的大环境会不会毁于一旦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作为一名新杭州人,杭州,我希望:

    筹办G20期间的成果能够得以巩固,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成果,都倍受珍视并发扬光大。杭州的精致、大气,杭州人的文明有礼、开放包容能够日渐内化为一种习惯,一种气质和品牌。

    杭州的盛世华彩能够成为杭州走向世界名城的开始,成为国际交流的首秀,这番别样精彩能够在后峰会时期持续地升华,而不是昙花一现。

    其实,我最希望的还是在G20之后,能陪父亲在清新自然的空气中看看杭州的新貌,让他亲身感受一下人间天堂的魅力。而今,也只能希望他在天堂中感同身受,感受我们和这座城市共同的幸福,共有的自豪和荣光。

来源:杭州网    作者:刘汉武    编辑:李媛    

杭州网(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)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
工信部备案号:浙ICP备1104136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