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杭州网> 杭网评论> 热点聚焦> 社会民生
优化斑马线,释放更多获得感

    这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就成了路。

    后来,路的交汇点有了市集,有了人声鼎沸。再后来,市集慢慢长成了城市。

    路的品质与路上的风景,便是一座城市品位的实证。

    城市,让人的生活更美好,更有尊严。杭州的斑马线前,齐刷刷的车让人,让游人交口称赞,更让市民心生自豪。

    在行人与车辆的路权博弈中,生命权得到了最大的尊重,这是值得敬佩的。而这样的尊重,建立在车辆司机让渡通行权的基础之上,在展示城市温度的同时,给本已负重的交通也带来了一定压力。

    一脚油门一脚刹车,尾气排放和PM2.5事实上是增多了,早晚高峰一到更是熬成一锅粥。这样的交通质量,不仅增加了出行时间成本,对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是一种侵蚀。

    难道,就不继续坚持斑马线上车让人了么?

    不,当然要坚持。司机与行人并不是天然对立,也不是零和博弈,这世间还是有两全法,可以不负“行人”不负“车”。

    杭城曾有大学做过调查,结果显示市民认为杭州路口太多的有58.95%,认为信号灯、斑马线过多的超过50%。我们的城市路网还是存在“梗阻点”,需要更多的精细化管理。

    回想一下这座城市的斑马线,有多少是因为“走的人多了”走出了路,交警部门为了保障横穿行人的安全而无奈增设的?有多少路口,虽不符合建设标准,却因担心“车不让人”的劣习惹祸依然设了人行横道?又有多少路口,其实可以根据人流潮汐,控制车辆智能通行?

    这个交通圈,需要做一次理性的“手术”,方能适应城市如今的生长,也让城市的主人们有更多的获得感。

    打通大动脉,更多一些上天入地,少一些走走停停。空中天桥、地下通道,过街体系需要更科学的规划。不合规、不合理的斑马线,该撤的还是要撤,行人“上天入地”,开车一路畅通,老城区延安路的整治成果,便是一枚参考样本。

    用好支小路,更多一些行之有道,少一些磕磕碰碰。去过香港的朋友会对那里的出行留有印象。除了公共交通的发达,并不宽阔的城市道路因为支小路跟主干道的默契配合,高峰车流也能有序纾缓。而杭州由于城市的新老更替,支小路之间多被封闭或隔离,主干道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激活微循环,更多一些智慧因子,少一些光阴虚耗。还有一些路段,无论昼夜,无论峰谷,红绿灯时长都一样,无疑增加了通行成本。一个智慧的通行系统,应当更多地在信号灯配置、配时上下功夫,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进行动态管理。

    每一座繁华都市,都面临快速发展背后的交通阵痛。杭州这座文明之城,在面临生命尊严与通行效率的两难时,形成了世人艳羡的习惯,而如今在通行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双重挑战之下,也应该能找到一条双赢的出路,而筑路指路的管理者们,十分关键。

来源:杭州网    作者:@法语薇言    编辑:李媛    
联系我们
  • 责任编辑:李嫒
  • 联系电话:0571 - 85053959
  • 新闻热线: 0571 - 85052222
  • 爆料QQ:200900571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浙B2-20110366 |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5105 |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国新网3312006002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:浙网文[2012]0867-091号 | 工信部备案号:浙ICP备11041366号-1
杭州网(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)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
法律顾问: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
Copyright © 2001 - 2015 Hangzhou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